【特別邀請】
馬來西亞鬼才導演賀世平登台作品
《三個小孩》
Three Children From Petaling Street
2018年4月29日11:00AM及4:00PM 贊助入場每人每場300元
*馬來西亞劇場鬼才導演賀世平執導作品
*榮獲2011年ADA戲炬獎最佳導演獎
*演出超過100場,口碑好評之作!
*3位演員,30個角色,300年大馬華人歷史搬上舞台!
*榮獲2011年ADA戲炬獎最佳導演獎
*演出超過100場,口碑好評之作!
*3位演員,30個角色,300年大馬華人歷史搬上舞台!
《三個小孩》Three Children From Petaling Street
導演:賀世平
劇本:改編自廖培珍原著劇本《THREE CHILDREN》
製作人:林秀霓
演員:林秀霓,邱蘊能,顏渼潓
感謝單位:新紀元大學戲劇學院戲劇與影像系
演出長度:75分鐘
語言:華語為主(加入少許方言,馬來語,英語)
演出內容:
改編自馬來西亞劇作家廖培珍的著名英文劇作“Three Children”,三個吉隆坡茨廠街長大的孩子,回到他們成長的地方,發現人事已非......在感慨中,他們回憶童年往事,透過小時候的遊戲扮演,追溯華人先輩如何在這片土地上耕耘開拓。居住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在此落地生根,習俗信仰教育漸漸融入這塊多元文化的社會裡。但屬於華人的母語教育,卻面臨重重考驗......華人教育的未來,該要更多的悲情還是百折不饒、越挫越勇?可以安居樂業的馬來西亞還能期待嗎?
透過3位演員,扮演30多個不同角色人物,從華人祖先南來,橫跨到近代華人生活面貌。簡單的佈景,一桌四椅,發揮無限的創意。 逗趣的表演,饒富寓意的劇情,讓男女老幼的觀眾看得又哭又笑, 同時意識到歷史的意義。 內容提及馬來西亞重要歷史事件與人物如葉亞來、茨廠街、英殖民、五一三,也影射華教鬥士如林連玉、沈慕羽。沒有煽動和政治意圖,只是點到為止的諷刺自嘲。 透過認識歷史,希望華人孩子們可以更有自信的面對未來。 觀眾年齡不限,小孩開心地看逗趣動作,成人笑中帶淚地感觸內容。
僅此兩場!座位有限!請直接至現場贊助入場~每人300元↓↓↓↓↓↓↓↓↓↓↓↓↓↓↓↓↓
《三個小孩》Three Children From Petaling Street
演出時間:4/29(日) 11:00am、4:00pm (作品全長75分鐘,無中場休息)
演出場地:身聲淡水小劇場(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98號3F)
捷運淡水站,經過淡水老街,步行約15分鐘,請多保留時間。
導演:賀世平
劇本:改編自廖培珍原著劇本《THREE CHILDREN》
製作人:林秀霓
演員:林秀霓,邱蘊能,顏渼潓
感謝單位:新紀元大學戲劇學院戲劇與影像系
演出長度:75分鐘
語言:華語為主(加入少許方言,馬來語,英語)
演出內容:
改編自馬來西亞劇作家廖培珍的著名英文劇作“Three Children”,三個吉隆坡茨廠街長大的孩子,回到他們成長的地方,發現人事已非......在感慨中,他們回憶童年往事,透過小時候的遊戲扮演,追溯華人先輩如何在這片土地上耕耘開拓。居住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在此落地生根,習俗信仰教育漸漸融入這塊多元文化的社會裡。但屬於華人的母語教育,卻面臨重重考驗......華人教育的未來,該要更多的悲情還是百折不饒、越挫越勇?可以安居樂業的馬來西亞還能期待嗎?
透過3位演員,扮演30多個不同角色人物,從華人祖先南來,橫跨到近代華人生活面貌。簡單的佈景,一桌四椅,發揮無限的創意。 逗趣的表演,饒富寓意的劇情,讓男女老幼的觀眾看得又哭又笑, 同時意識到歷史的意義。 內容提及馬來西亞重要歷史事件與人物如葉亞來、茨廠街、英殖民、五一三,也影射華教鬥士如林連玉、沈慕羽。沒有煽動和政治意圖,只是點到為止的諷刺自嘲。 透過認識歷史,希望華人孩子們可以更有自信的面對未來。 觀眾年齡不限,小孩開心地看逗趣動作,成人笑中帶淚地感觸內容。
僅此兩場!座位有限!請直接至現場贊助入場~每人300元↓↓↓↓↓↓↓↓↓↓↓↓↓↓↓↓↓
《三個小孩》Three Children From Petaling Street
演出時間:4/29(日) 11:00am、4:00pm (作品全長75分鐘,無中場休息)
演出場地:身聲淡水小劇場(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98號3F)
捷運淡水站,經過淡水老街,步行約15分鐘,請多保留時間。
贊助入場:300元。觀賞場次請填寫表單
導演介紹:
賀世平 HO SHIH PHIN
為馬來西亞劇場界重要舞臺戲劇導演、劇場指標性人物。從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至今,長達25年以來,不間歇地創作,戲劇作品無數。多次獲提名戲炬獎,並榮獲四屆最佳導演及兩屆最佳編劇。重要戲劇代表作品包括:《黑白無常鬼話連篇》、《三個小孩》、《十八樓》、《他媽來自江湖》、《我爸是李小龍》以及近期的《鄭和的後現代》,主題反映馬來西亞民情、直戳政治黑暗面、刻畫馬來西亞當代華人面對的挑戰等議題,話題貼近群眾,引起廣大共鳴。
現任新紀元學院戲劇與影像系主任兼講師、偶門劇團藝術總監、ASLI戲劇聯盟副主席。早年與友人聯合創辦【馬來西亞劇場教學委員會】,致力於帶動馬來西亞全國中學生戲劇活動,北上南下舉辦戲劇生活營,栽培出劇場台前幕後精英無數,對馬來西亞劇場發展影響深遠。
曾出席參加【日本Asia meets asia 98'】、【第2屆 及第10屆亞洲戲劇教育研究國際論壇】、【澳門第1屆亞洲青年戲劇匯演】、【日本沖繩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節】、【第五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等。
舞臺劇場導演作品 :
1991《羅生門》
1993《格殺勿論》
1994《青少年哪吒》
1997《頭家 》Tauke
2000《驛》
2003《藝園-走失的主人》
2004《驛2》
2005《驛1.5》
2005《黑白無常。鬼話連篇》 -榮獲第5屆戲炬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本
2006《聊齋新志之妖狐道》
2007《馬克白之欲望江湖版》
2008《108國產英雄傳》 -榮獲第8屆戲炬獎最佳導演
2009《鬥法-新世神話白蛇》
2010《三個小孩》 -榮獲第9屆戲炬獎最佳導演
2011《十八樓》 -榮獲第10屆戲炬獎最佳戲劇,最佳導演
2011《走肉行屍》
2012《他媽來自江湖》
2013《我爸是李小龍》 -榮獲第12屆戲炬獎最佳戲劇、最佳劇本
2013《妖!西遊日記》
2014《絕不付帳》
2015《鄭和的後現代》
2016《加影婆婆媽媽故事》
2017《惡童》
2018《破!案》
Award 獲 獎 :
1991 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年度最佳學生
1997 國家電視大獎最佳電視雜誌節目製作
2001 第三屆馬來西亞表演藝術薪傳獎傑出青年薪傳獎
2004 戲炬獎卓越成就獎
2006 戲炬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 《黑白無常。鬼話連篇》
2011 戲炬獎最佳導演《三個小孩》 2012 戲炬獎最佳導演《108國產英雄傳》
2013 戲炬獎最佳導演《十八樓》 2015 戲炬獎最佳戲劇、最佳編劇《我爸是李小龍》
為馬來西亞劇場界重要舞臺戲劇導演、劇場指標性人物。從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至今,長達25年以來,不間歇地創作,戲劇作品無數。多次獲提名戲炬獎,並榮獲四屆最佳導演及兩屆最佳編劇。重要戲劇代表作品包括:《黑白無常鬼話連篇》、《三個小孩》、《十八樓》、《他媽來自江湖》、《我爸是李小龍》以及近期的《鄭和的後現代》,主題反映馬來西亞民情、直戳政治黑暗面、刻畫馬來西亞當代華人面對的挑戰等議題,話題貼近群眾,引起廣大共鳴。
現任新紀元學院戲劇與影像系主任兼講師、偶門劇團藝術總監、ASLI戲劇聯盟副主席。早年與友人聯合創辦【馬來西亞劇場教學委員會】,致力於帶動馬來西亞全國中學生戲劇活動,北上南下舉辦戲劇生活營,栽培出劇場台前幕後精英無數,對馬來西亞劇場發展影響深遠。
曾出席參加【日本Asia meets asia 98'】、【第2屆 及第10屆亞洲戲劇教育研究國際論壇】、【澳門第1屆亞洲青年戲劇匯演】、【日本沖繩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節】、【第五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等。
舞臺劇場導演作品 :
1991《羅生門》
1993《格殺勿論》
1994《青少年哪吒》
1997《頭家 》Tauke
2000《驛》
2003《藝園-走失的主人》
2004《驛2》
2005《驛1.5》
2005《黑白無常。鬼話連篇》 -榮獲第5屆戲炬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本
2006《聊齋新志之妖狐道》
2007《馬克白之欲望江湖版》
2008《108國產英雄傳》 -榮獲第8屆戲炬獎最佳導演
2009《鬥法-新世神話白蛇》
2010《三個小孩》 -榮獲第9屆戲炬獎最佳導演
2011《十八樓》 -榮獲第10屆戲炬獎最佳戲劇,最佳導演
2011《走肉行屍》
2012《他媽來自江湖》
2013《我爸是李小龍》 -榮獲第12屆戲炬獎最佳戲劇、最佳劇本
2013《妖!西遊日記》
2014《絕不付帳》
2015《鄭和的後現代》
2016《加影婆婆媽媽故事》
2017《惡童》
2018《破!案》
Award 獲 獎 :
1991 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年度最佳學生
1997 國家電視大獎最佳電視雜誌節目製作
2001 第三屆馬來西亞表演藝術薪傳獎傑出青年薪傳獎
2004 戲炬獎卓越成就獎
2006 戲炬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 《黑白無常。鬼話連篇》
2011 戲炬獎最佳導演《三個小孩》 2012 戲炬獎最佳導演《108國產英雄傳》
2013 戲炬獎最佳導演《十八樓》 2015 戲炬獎最佳戲劇、最佳編劇《我爸是李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