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星的人
Program
節目單 Program
每一次創作,
都彷彿是我們的藝術節
團長/演員 莊惠勻
2021年身聲劇場從竹圍工作室搬家到淡水老街時,發現《摘星星的人》道具被老鼠、白蟻大舉入侵,藝術家手工製作的佈景毀於一旦,十分不捨,從此修復作品的念頭一直縈繞心底。
今年有好緣份,透過淡水滬尾藝文園區盧主任牽成、企劃部李經理鼎力協助,多年辦理台灣音樂節的「將捷金鬱金香酒店」難得能與戲劇類團隊合作,全力促成把劇場搬進酒店的公共空間,身聲劇場可以在超美的千坪草坡上演出。
這兩年,身聲劇場製作不少戶外環境的演出,不僅是因為早期身聲的表演者就在街頭演出,進駐竹圍後,參與淡水環境藝術節與藝術踩街經驗累積,劇團訓練中也會帶領團員赤腳踩在土地,學習在不同環境、不同溫度的空間中,演員的身體如何反應的能力。
今年上半年,身聲在台北的聯勤眷村「嘉禾新村」演出非親子作品《偏枯記》,下半年《摘星星的人》又挑戰第一個在戶外的親子戲劇,接連兩檔年度自製這樣操作簡直膽大妄為,今年颱風接二連三、淡水冬雨不止的天候下,兩次籌備過程一波三折,想方設法各種備案又全數推翻,真是吃足苦頭。某個焦躁的夜晚,我想著,視壞天氣為心頭大患的我們,到底是在做創作,還是在辦活動?我們為什麼還堅持在戶外做演出?我們不可能只要一個綠意盎然而不允許枯枝敗葉的森林,季節不可能永遠只接納陽光而拒絕降雨。然而我們究竟要花多少力氣在戶外屏蔽掉本來就屬於環境一部份的事物,以達到我們想要的舒適呢?我們都還在學習,如何成為環境一部分並在其中表演這件事。也好在,有這一群身聲夥伴願意一起風雨無阻地克服萬難。
《摘星星的人》表演者不只是表演者,演員同時還是道具造型設計、服裝設計,觀眾看到舞台上的一切,都是這群身聲的夥伴,在排練之餘,自己一針一線、一刀一筆動手設計製作完成的。濕冷的劇場週,一起裝台、一起搬上搬下,身聲人一直都是這樣,不分前場後場、台上台下,把一個創作辦成自己的藝術節。
《摘星星的人》是一個簡單而素樸的作品。如同星星之於現代的意義一樣,城市裡已經很難看到星星了,太多霓虹燈、以及手機螢幕的閃光,我們甚至很少在夜晚會抬頭尋找星星。這個作品,希望所有孩子在這個時代還能夠保有一絲想摘星星的天真與浪漫。一如坐在陰影裡長凳上的詩人波赫士:「從你的一個庭院,觀看,古老的星星」,感受到花香、沉睡的鳥與溼氣,仍可以說「這些事物,也許,就是詩」這樣從有限到無垠的詩意。不管長到幾歲,任何時候,當我們停下腳步、仰望夜空,或許才會真正感受到,我們既是黑夜的一部份,也是光的一部份。
是啊,已故的身聲創辦人忠良,不就早已成為遠方的星星,在每個創作的夜晚、持續在我們記憶裡發光。
摘星星的人希望喚醒你當小小孩時候的雙眼。
不管長到幾歲,都不要熄滅你眼中小小的光。
藝術總監/導演 張偉來
2011年底到2012年,身聲劇場在立賢教育基金會支持下,開始全台灣偏鄉校園巡迴演出。「一台車的旅行」,在花蓮、在屏雄、在南投,在山區或田間,我們遇見許多對教育充滿熱忱的老師或校長;遇見一個自己蓋房子的父親,讓女兒展示自己的樹屋;遇見一個社區裡唯一的一間文具行,老闆娘說:「雖然很辛苦,但文具行不能倒,不然這些孩子去哪裡買文具……」這塊土地上生活的風景裡充滿聲音、有微笑與眼淚,有各式各樣不同的人,因志同道合的相遇而相惜,孤獨面對人生的時候又天真執著。
於是《摘星星的人》在2012年創作出來,源頭來自這些吉光片羽生活的小人物。每一個角落都有人在發亮,哪怕是微光,卻溫柔地穿透世界。這就是滿天星斗的美麗,每一顆都有著自己光芒,每一顆都相互照亮!我們問問題、探索意義、胡思亂想,不斷反覆述說、重起爐灶。因此,是這群人形成這樣的作品。美麗,是屬於每一塊擁有獨特花色的拼布。《摘星星的人》,獻給大人心中的小孩,以及每個小小孩!
演員們
劉婉君
李樹明
陳姿吟
Ivan
劉羿伶
團隊
創辦人:吳忠良(1973-2021)
導演:張偉來
台詞:莊惠勻
演出暨共同創作:莊惠勻、劉婉君、李樹明、陳姿吟、Ivan Alberto FLORES MORAN、劉羿伶
音樂共同發展:陳姿吟、Ivan Alberto FLORES MORAN
舞台、道具設計製作:張偉來
服裝設計製作:劉婉君
高蹺造型設計/佈景繪製:李樹明
高蹺服裝協力:鍾思婕
2012年首演文詞創作:高俊耀、莊惠勻
2012年首演共同創作:潘巴奈(潘靜亞)、陳有德
2012年首演音樂設計:劉佩芬
燈光音響工程:享達音響有限公司
行政統籌:劉佩芬
行政執行:蕭文怡、洪 瑄
攝影:陳有德、蘇配萱
錄影:位元創意
主視覺插畫:劉婉君
前台工作人員:鍾長宏、劉芳宇、陳佩均、余鳳儒、王芳瑜
特別感謝:鄭宇恩議員、立賢教育基金會、將捷文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凱德森樂器Cadeson、勝泰木材行、陳明澤、吳大銘、曾伯豪、王言煥、瑞文(染布藝術)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身聲劇場
協辦單位:將捷金鬱金香酒店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
長期贊助:文來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身聲柱腳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