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9-2025展演製作
演出節目單

過去的種子未來的花

《填海‧移山‧追太陽》由三個故事組成、定位為大小朋友都可以看的一次創作。「填海」賦予了故事角色難民的身分背景、「移山」中穿插了各種外圍的聲音與事件。而「追太陽」的動機改編成為了守住一朵花的生命而想留住時間的腳步。三個故事中角色有著非常相似的行為:「一直衘起石頭、一直挖土、一直追」,這個「一直」—為了某種信念持續不斷的「行動」,並不單是努力不懈這種簡單的定義,而是在當代世界中,我們相信什麼、而為了這個相信所付出持續的行動,能夠產生什麼樣的意義。透過重述故事,當孩子在閱讀這些傳說神話,可以對大人們所附加在這些故事裡的教訓規戒擴大詮釋,找到新的樂趣。
 

神話的原型一直存在在我們的社會裡—對於周遭事物的好奇、渴望一個更好世界的想像,不管跨越幾百年都存在。回顧這幾年,世界有很大的變化。無論是疫情、香港政權移交、近日烏俄戰爭爆發,有些事情就在我們身邊發生、有些事情則似乎距離我們很遙遠,但媒體與網路的力量又讓世界變得扁平、穿行無阻。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我們究竟變得更緊密、又或者更疏離?我們取材這些現實放進故事裡,思考生活在未經戰火世代的台灣孩子,要不要、以及該如何理解「死亡」、「難民」這些議題?我們如何與孩子定義成功或失敗、以及該怎麼做的價值選擇?
 

在現代充滿各種資訊、人人亟欲表達各種意見的時代,跟孩子說故事這樣的小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力量。我們選擇神話寓言切入,作為「人類精神童年」的神話故事,敢於挑戰各種世界觀與價值,成為說故事的最大魅力。它創造出了一個自由空間,讓說故事的人、聽故事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而神話中那些變形的主題,無論是化身為鳥、化為一片鄧林,不也是人類在經歷各種事件不斷蛻變的隱喻?前人以各種形式化身的「遺跡」、或「記憶」,必然與我們的下一代產生關係,成為我們的世界與思想。

有時候,簡單的方式,可能是最好的改變方式。

DSC03342.jpg

2023台中親子藝文季於梧棲浩天宮旁演出

照片提供:海灣繪本館|攝影師莊皮

【製作團隊】

創辦人:吳忠良(1973-2021)
導演:張偉來
台語指導顧問/劇本翻譯:劉秀庭
劇本創作:莊惠勻
共同創作:劉婉君、莊惠勻、陳姿吟
演員:劉婉君、莊惠勻、陳姿吟、李玟瑤、王言煥
音樂設計:陳姿吟
首演舞台道具設計:張偉來、李樹明
首演戲偶設計與製作:李樹明
首演舞台美術協力:陳明澤
首演燈光設計:周雅文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身聲劇場

長期贊助:文來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身聲柱腳會員

  • Facebook社交圖標
  • Instagram
  • YouTube社交圖標

© Sun Son Theatre
身聲劇場|身聲擊樂團|身聲跨劇場
TEL:02-28095885|LINE:@sunsontheatre
sunsontheatre@gmail.com

bottom of page